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报告围绕航空与旅游学院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方面的工作实践展开,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堂、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工程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为实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提供了遵循示范,为新时代做好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到革命圣地、红色旧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缅怀革命先烈,并围绕如何传承红色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赓续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用好红色文化,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都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的深刻认识,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主要做法
1.贯彻落实重要论述
深入学习领会:学院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位教师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融入教育教学理念:将红色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全过程,明确各专业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2.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完善工作机制:学院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丰富学习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红色文化展览等。通过活动激发了师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3.融入红色元素,打造 “行走” 思政课堂
不断丰富拓展“大思政课”育人实践中的“红色元素”,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将红色文化融入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理论宣讲和校园生活,开展“红色足迹”系列师生成长共同体项目,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引入红色故事、经典战役影像资料等,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同时,开展情景式教学,模拟红色历史场景,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亲身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三、具体举措
1.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建设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红色革命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渠道。
2.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红色文化景观:学院建设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景观,如红色文化长廊、革命英雄雕塑等。红色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革命英雄雕塑则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形象。这些景观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故事会、红色大讲堂、红色讲解活动等。学院党支部党员教师张微、蒋霖菲在启航社区,为同学们带来了党课《不灭的信仰》。两位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了广饶这片热土的红色文化,认识了两位相隔八十余年的有志青年的英勇事迹,聆听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信仰。学院在beat365大学生思想教育基地举行了“红韵满社区,导游传薪火”为主题的红色讲解活动。学院优导社在启航社区成功举办了“红色故事,传承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故事会。


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红色文化。校园广播每天定时播放红色歌曲、红色故事;校报开设红色文化专栏,刊登师生关于红色文化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宣传栏定期更新红色文化主题内容,展示红色文化活动的精彩瞬间。通过这些宣传渠道,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院党组织建设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例如,组织党员参观本地的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邀请老党员、革命先辈后代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党员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加强学院党员教育管理: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作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党员学习红色文化经典著作、观看红色电影、参加红色文化培训等方式,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时,要求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传播红色文化,践行红色精神。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党组织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建品牌。通过加强学院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4.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实践教育,激活志愿服务动能。
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策划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红色文化传承进社区”活动,志愿者们深入社区,为居民们讲述红色故事、教唱红色歌曲,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传播了红色文化,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借助红色文化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许多社区居民在志愿者的感染下,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一起为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四、成果成效
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育建设等,学生的红色文化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得到显著增强,学生普遍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在参与学院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为未来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思想觉悟,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学生纷纷表示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航空与旅游学院也将不断探索在学生中开展红色教育的创新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位学子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红色力量,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五、经验总结
学院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方面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和特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不断创新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模式,丰富育人内涵,提高育人质量,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组织专门的调研团队,深入本地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调研,全面了解本地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特色内涵,建立详细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
鼓励教师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研究,结合航空与旅游学院专业特点,从不同角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为红色文化育人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教学和研究素材。开展红色文化景区讲解的系列活动。
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革命纪念馆等的合作,共同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为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创新红色文化育人形式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游戏、软件等,以趣味性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学习。
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让学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开展红色文化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制作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内容,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和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创作和分享自己的红色文化学习心得和体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加强红色文化育人队伍建设
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红色文化专题培训、学术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鼓励教师和工作人员参与红色文化育人团队建设,形成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共同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